通过编制、发布及推广这份工具包,我们希望能够向中国本土公
益行业的机构及伙伴们科普性骚扰的定义、分类与相关案例,帮
助大家正确识别性骚扰行为,在完善的机制下更加愉快、轻松地
为公益事业工作,让中国的公益行业在规范化、伦理化的道路上
走得更深、更远。
2018年夏,公益界连续曝光出多起性骚扰丑闻。不少媒体报道以“地震”来比
喻这些丑闻给公益行业带来的巨大影响。
公益事业具有涵养良知良能、凝聚善念善行的作用,所以公众对其从业者的
道德期待也相对较高。所以,丑闻在社交媒体上被曝光后,“没想到公益圈这
么乱”、“公益行业不可信”等评论一时纷纷涌现。这些不仅对公益行业的公信
力造成了伤害,也在有志于参加公益事业的伙伴心中蒙上了阴翳。
丑闻发生后,一些公益行业的从业者共同推动了一些公共讨论和机制建设行
动。但是,2019年后,相关议题的行业性公共讨论没有再次发生,遑论深入
,而在对一些相关指控的小范围讨论中人们却明显可以感觉到性侵、性骚扰
的姑息氛围仍然浓重。
2020年,相关事件仍在发酵,我国首例以“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为独立案由
的案件胜诉,关于公益慈善机构防治性骚扰机制建设与落地的问题再成焦点
。
2020年5月颁布的《民法典》在第1010条明确了“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
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正式将防治性骚扰规定为了
机构的法定义务。为了正视、处理那场“公益行业大地震”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重新唤起公众对公益行业的信任,建立防治性骚扰制度,端正业内的性别
平等导向已成为了公益机构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然而,公益行业乃至职场内的性骚扰事件具有相当程度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