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 参与《未保法》修改,让同志学生远离校园欺凌

ColorsWorld 2019-11-27

以下文章来源于LGBT权促会 ,作者同志权益促进会编辑团队

LGBT权促会
LGBT权促会

LGBT在法律政策上的权益倡导


参与《未保法》修改

让同志学生远离校园欺凌


文/ Rik


无法忽略的同志学生

和无处不在的校园暴力

01


性倾向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性别认同、性吸引和性行为,包括对他人的持续情感依恋,爱慕,性欲望与幻想。 人类的性倾向是多元的,除了目前占据主流的异性恋,还存在同性恋和双性恋等。


在中国,2001年同性恋、双性恋就被从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剔除,这意味着性倾向在中国的去病化; 而在此前的1997年, “流氓罪”就已经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去除。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可能也是世界上LGBTQ人群最多的国家。 保守估计,这其中就有超过250万以上LGBTQ的人群身处校园之中。



客观来说,目前我国的校园环境还不甚包容平等,多数学校都缺乏应对校园暴力与欺凌的政策和处理流程,性少数学生往往面临着很多挑战。 这些挑战可能来自于和老师,朋友,家人间的沟通,自我认同的挑战,以及无处不在的校园暴力和欺凌。 相比异性恋学生更容易缺乏自尊,容易焦虑,抑郁,乃至产生自杀倾向。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一项对国内 751 名 LGBT 学生进行基于性倾向和性别认同欺凌的问研究发现, 40.9%的受访者曾在学校被取过难听的绰号, 34.6%受到过言语伤害,21.9%曾被孤立。 另外,有 6.0%的受访者也受到过身体伤害的威胁。 性别平等理念和全面性教育的缺乏的导致了这些偏见、污名和伤害。


学校的教师与教职工对于校园暴力与欺凌问题的认知、定性和处理能力对校园暴力和欺凌的产生和解决有重要影响,有针对性地对教师与教职工进行培训,对校园暴力与欺凌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多元性别教育

创造更包容的学校氛围

02


学校的教师与教职工对于校园暴力与欺凌问题的认知、定性和处理能力对校园暴力和欺凌的产生和解决有重要影响,有针对性地对教师与教职工进行培训,对校园暴力与欺凌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的性教育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列出了LGBT 群体面对校园暴力与欺凌的危险因子和保护因子,并认为通过进行学校教育,提高校园文化多样性并建立保障制度,创造积极的校园氛围和人际沟通的机会,有利于对抗基于性倾向的校园暴力和改善性少数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其编辑出版的性教育读物《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以下简称《珍爱生命》)中,许多内容都涉及了多元性倾向的相关内容。


在三年级下册“性与健康行为”单元主题一“青春期的困惑”中,介绍了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两个知识点,同时指出这里的同伴吸引不仅包括异性的性吸引,也包括同性的性吸引。


在四年级下册“性与健康行为”单元主题二“青春期的性幻想与性梦”中,解释了什么是性幻想及性幻想的作用,不仅有对异性的性幻想,也有同性之间的性幻想。


在五年级上册“家庭与朋友”单元主题二“消除歧视”中,提到了对性倾向的歧视,并强调了歧视的危害,并介绍了应对歧视的方法和关于反歧视的法律法规。


在五年级下册“性与健康行为”单元主题二“青春期的爱情”中,介绍了异性之间的爱情和同性之间的爱情,旨在让学生正确认识爱情,形成积极的态度,学会用适合的方式表达爱。


在六年级上册“性别与权利”单元主题一“性倾向”中,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性倾向的类型,关于性倾向原因的研究结果; 强调了不同性倾向者的权利,传递以平等、包容、尊重的态度对待少数性倾向者的价值观念。


在该团队的其他研究中,也证明了多元性别平等教育对于创造包容的学校氛围的价值。 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对比接受过性教育课程的学校和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小学,他们发现系统的接受性教育课程有助于改善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和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多元性别不是洪水猛兽

03


即使多元性教育有利于任何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学生,但还是存有许多人关于对性别平等教育持怀疑态度,甚至是敌对态度。 但这些质疑都师出无名。


了解学习同性恋知识不会“变成”同性恋。 没有任何研究证据显示学习同性恋的知识会让人变成同性恋。 这个谬论的产生,也是因为对性倾向相关知识的不了解或社会环境对同性恋的污名所导致的。 另外,性倾向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科学界尚无定论,也没有研究证据表明学习性倾向有关知识会让异性恋变成同性恋; 同时,任何方式的对同性恋的“扭转治疗”也不能使同性恋变成异性恋。


对于担心孩子“变成”同性恋的父母,不论是出于对同性恋的偏见,还是认为大环境对于性少数包容不够,这些父母的担心和害怕其实都是正常的。 不管孩子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亲情都是无条件的。 父母要做的是理解、接纳和陪伴一个“真实”的孩子。 健全的人格教育和更加开放的社会和教育环境绝不会从排斥,压抑和掩盖开始,而正从包容,尊重和理解开始。



保护同志学生从这些行动开始

04



除去把包含性倾向和性别多元内容的全面性教育课程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刻不容缓之外,对于长期的、能够提升学校环境氛围和降低校园性别暴力、改善性少数学生心理状况的方法和途径,研究者也对于社会集中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在中国颁布关于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的反歧视法律法规;


第二,教育机构应该施行基于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的反歧视规定来支持LGBTQ学生, 包括对于来自教师、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和其他学生的歧视性言论和骚扰的零容忍。

第三, 包含性倾向和性别多元的专业培训应该成为教育机构内的必修培训。


目前,全面性教育课程目前已在中国不同城市(如北京、合肥)的小学开展, 也许短期内,我们还难以看到一个全面平等的性教育环境,甚至在更多的学校中,性取向还是被刻意“不能多谈”的话题,但只要我们从最为基本的工作开始,试图帮助那些需要人们向他们伸出理解之手的学生们,明天总会比今天要更好。


在此,我们呼吁:


性别平等理念 全面性教育 措施纳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具体修订建议


  • 第三条后, 性别之后,加入 “性取向”;

  • 第四条,在爱劳动后,加入 “爱生命”;

  • 第五条  第四款,保护、教育和儿童权利相结合;

  • 第二十四条 品德后面加“情感”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 第二十七条 将“青春教育” 替换为 “全面性教育”;

  • 第三十四条 在“性健康” 后增加 “艾滋防治”。


登录人大网(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未保法》修订草案,并在线或者邮寄献言献策!


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19年11月29日!




参考文献
[1]Chongzheng Wei & Wenli Liu (2019) Coming out in Mainland China: A national survey of LGBTQ students, Journal of LGBT Youth, 16:2, 192-219, DOI: 10.1080/19361653.2019.1565795
[2]郭凌风,刘文利.全面性教育中的多元性倾向教育[J].江苏教育,2019(72):42-45.
[3]郭凌风,刘文利.性少数群体校园暴力与欺凌的危险和保护因子[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01):156-160.
[4]郭凌风,方世新,李雨朦,刘爽,刘文利.性教育课程改善小学生同性恋态度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0):1478-1481.
[5]芦鸣祺,刘文利.全面性教育中预防性别暴力的教育[J].江苏教育,2019(3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