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 我最亲爱的,你过得怎么样?

阿詹 ColorsWorld 2017-05-17

这里是神秘柜子。

作者 | 阿詹

制作 | 梦儿


从某种角度看,社会在进步。人们对性少数群体态度的改变是几乎可以直接看到的。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不乏来自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家——他们有些属于性少数群体,有些则不是,但都跃到了大众面前,跃到了性少数群体的面前,裹挟着一团火,予孤独者以宽慰、予怯懦者以勇气。在国外,大多性少数群体的权利是此前的先辈奔走呼号、对峙抗争所得来的;在国内,也陆续出现了研究性少数群体并为其发声的高校社团、民间组织与个人机构。可以说,这些人对社会整体氛围变得更加多元和包容功不可没。那么,校园里我们身边的性少数朋友们,他们过得怎么样呢?

1

相对友好的校园环境

无论是从目前已有的调查研究中,还是根据个体的生活经验做出推断,我们都能发现,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由于其高度开放包容的特性和思想的相对进步,往往对LGBT+(除性别认同驯服、性倾向为异性恋的群体,其他统归为LGBT+群体,也叫性少数群体)人群态度更为友善,LGBT+人群的生存状况也相对优于其他场域。

例如波士顿的爱默生学院的兄弟会在多年前就曾经发起过一项网络众筹,成功为一位跨性别者筹集到了手术所需的资金,从而被公认为一所LGBT-friendly的院校[1]。同样,英国的格拉斯哥大学致力于性别性向平等,至今连续四年将每年的二月份定为LGBT+历史月。校园里会升起彩虹旗,并且整个二月格拉斯哥大学会举办围绕LGBT+主题的各项活动和讲座。在国内,中山大学在2006年成立了大陆首个合法注册的关注LGBT+的学生社团“彩虹社”,该社团通过电影展播、社员沙龙、讲座、创办社刊等活动,主张让学生开展一系列学习讨论和交流,期望改变校园乃至社会对LGBT+人群的偏见与歧视,为LGBT+人群营造友好的校园环境。复旦大学的知和社则是以社会性别为主题的学术类社团,其宗旨为从社会性别角度出发为协助塑造一个更和谐包容的校园环境乃至社会环境努力。从2004年起,由复旦学生自己改编、创作、排演的《阴道独白》中文版每年五月或六月都会在校内公开演出。作为女性主义先锋话剧的《阴道独白》每年都会在复旦引发讨论,带给观众对性与性别相关议题的新的认识并且引发观众的思考。

我们有理由相信诸如此类致力于性别性向平等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校园内性少数群体的生存环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大学校园对性少数的接受程度相对较好。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大学老师对性少数的态度为“非常接受”或“比较接受”,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家人、初中老师、职场上司和宗教神职人员[2]。而在北京等一线大城市,大学校园对性少数的态度可能会更为友善。例如, 据北京某高校统计,其校内曾经向任何同学或老师出柜的学生占LGBT+学生的比例,即出柜率,比全国学校的平均水平高出百分之十左右;遭受过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的歧视的学生占LGBT+学生的比例,即歧视发生率,则比全国学校的平均水平低百分之三十左右。而随着LGBT+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年数增加以及其本身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选择不刻意隐藏并向同学或老师出柜,到大四或大五时甚至高达七成的LGBT+学生选择出柜。

2

仍待改善的生存现状

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即使是在环境相对友善的高等院校,仍有许多LGBT+学生曾经遭遇或正在承受歧视或制度性的压迫。

即使是在性少数议题备受关注的西方国家 ,校园仍然是性少数最常遭遇暴力的场所之一。在BBC去年的一篇报道中,苏格兰的一家为青少年性少数服务的机构LGBT Youth Scotland宣称校园中的性少数学生有很高的概率会遭受校园霸凌,并且这些学生因为不愿说出原因而很少会告知教师或家长自己所遭受的暴力。这些校园霸凌会给性少数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且促使了一部分性少数学生提前终止学业。根据LGBT Youth Scotland的一项研究,在校园中,跨性别者比其他性少数群体的成员有更高的遭受暴力的风险[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在《调查报告》中指出性少数中达到大学本科教育程度的比例为49.4%,略低于非性少数52.0%的比例。这可能是因为性少数肄业、退学或辍学的比例高于非性少数,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他们获得更高教育的机会。而且,在性少数群体之间,间性人和跨性别者因其性少数身份在学业上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对最大,肄业、退学或辍学的比例在20%以上[4]。

除此之外,LGBT+学生的能见度仍然很低,许多学生都会有选择、有甄别地在不同人群面前克制性别表达和隐藏自己的性少数身份,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完全地隐藏自己的性倾向或性别认同。 根据北京某高校的调查,其校内有六成的LGBT+学生在老师面前会刻意地克制自己的性别表达方式,而有近七成的LGBT+学生会在自己认识的非性少数或不确定性/别身份的同学面前刻意地隐藏自己的性少数身份。此外,校内有将近一半的LGBT+学生处于“完全深柜”的状态,他们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了不让任何一位校园内的老师或同学知道自己的性少数身份。这种“完全深柜”率在大一学生中甚至在六成以上。

出柜与否似乎是个人的选择,然而,长期的沉默与隐藏可能会带来生死攸关的后果和长远的社会影响。 根据美国著名的LGBT+杂志Advocate上刊载的一项研究,那些在强烈反对LGBT+群体的环境中生活的性少数者与在相对接纳LGBT+群体的环境中生活的性少数者相比,其预期寿命缩减量为12年 [5] 这项研究表明,在高度反同的环境中的性少数者出现心脏病、暴力、自杀的比例会更高。因此隐藏性少数身份其实具有涟漪效应:当一位性少数者选择克制性别表达、隐藏自己的性少数身份时,也许无意间也助长了那些带有歧视的环境和氛围,而歧视的环境和氛围很可能会使身处其中的LGBT+群体的生活更为不易。

3

我们能做些什么

面对校园内仍需改善的性少数群体生存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

首先,根据北京某高校的调查,LGBT+学生主观感受到的同学和老师的接受态度对其克制性别表达方式、隐藏性少数身份和出柜行为有显著影响:其感受到的老师的接受程度越低,就会越刻意地克制自己性别表达的方式;其感受到的老师和同学的接受程度越低,就会越刻意地隐藏自己的性少数身份;其感受到的同学的接受程度越高,就越倾向于出柜,并且会向更多的非性少数好友出柜。并且LGBT+学生在非性少数同学面前的刻意隐藏性少数身份的程度远远高于其在性少数同学面前时的状态。前人的诸多调查结果,在如何改善性少数校园生存环境方面,似乎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不论是学校、非性少数学生还是性少数学生自身,都能通过一些行动,让校园变得更加友善。

对于非性少数学生,首先,当LGBT+学生出柜后,保持平时和他们交流的频率,不要刻意疏远;对身边的LGBT+朋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其次,平时的交流中尽量少开或不开基于性别和性倾向的言语或肢体上的玩笑,以减少无意之间对隐藏中的LGBT+同学造成的潜在伤害。最后,如果非性少数学生能够通过一些渠道加强对LGBT+群体的关注并且了解关于性少数群体的基本知识,那么在日常交流中便能为LGBT+学生提供更友善的氛围。

对于LGBT+学生,首先,应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在需要时向校内外心理咨询机构或其他机构寻求帮助。其次LGBT+学生可以更多地与其他性少数学生建立联系,互相支持和帮助,提升自我认同感。最后,LGBT+学生可以从身边的性少数同学和非性少数同学、教师、关注相关议题的学生小组、性少数友好的心理咨询机构等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更好地应对现在和将来生活中可能经历的困惑、歧视和负面情绪。

对于教师,我们希望教师对LGBT+群体加强关注,在师生交往中为LGBT+学生营造一个接纳和友善的氛围。在课堂、讲座等场合呈现有关LGBT+群体的知识和观点时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注意呈现内容本身的选取和对学生讨论的引导性,以避免通过课堂给LGBT+学生造成伤害。

其次,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学校所提供的教育资源中仍缺乏多元性别教育。只有略超过10%的受访者表示曾在学校接受过多元性别教育,而且更多地集中于大学本科及以上的高等教育阶段。 这说明,多元性别教育需要在两个方向上扩大范围:一是在同一教育阶段内部需要覆盖到更多的学生,二是需要覆盖到更广的教育阶段。 因此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院校能够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性/别主题相关课程,加强对性少数群体的关注,促进对不同群体的理解,减少歧视行为的发生,从而为LGBT+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友善的校园环境。

4

结语


每年的5月17日为国际不再恐同恐跨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源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 “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希望唤醒世人关注因性倾向及性别认同而产生的一切加在肉体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对待。美国的《时代》杂志曾在1966年发表过这样一番言论:“就算抛开宗教信仰的因素,同性恋也是性滥交的代名词,它是可悲的,次等的,一种现实的替代品,是人生中一段令人遗憾的旅程,因此,同性恋不值得同情,也不值得治疗,因为只有少数人为此受难,同性恋只值得被视为一种有害的疾病。” [vi]而在2012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站出来表示支持同性恋婚姻。同样地,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多元化政策与兼容并包性计划来确保LGBT+员工的权益。联合国也将LGBT+人群的平等权益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权议题并为此不断呼吁。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同性恋在大众视角下正在发生从一种疾病到身份认同的转变。

或许你认为这些进步离你很遥远,或许你仍然处于生活的挣扎中,但你并非孤立无援。我们将继续为LGBT+群体发声,继续向不了解LGBT+的人呈现这个群体真实的生存状况,继续为性别与性向平等做出贡献。如果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能够帮助在认知困境中的人接受自己的本质,或者带给孤独者任何宽慰,或者激励人们坚持平等的观念,那么这就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 Most LGBT-Friendly Colleges 2015: Princeton Review Ranks Emerson College Tops For Gay Students, Julia Glum, 2015

[2]《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16

[3] LGBT bullying at 'high rate' in Scotland's schools, BBC news Scotland, 2016

[4] 《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16

[5] The danger of hiding who you are, Morgana Bailey, 2014

[6] Love, no matter what, Andrew Solomon, 2013

ColorsWorld神秘柜子

一个PKUers自发组成的有爱团体

关注性别性向平权

期待能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发出一点微弱但笃定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