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同与深柜?:Bang bang, I shot myself down.

LBN ColorsWorld 2016-11-27

这里是神秘柜子。

作者 | LBN

制作 | Sue

在电影《Homophobia》(中译名《恐同》)的开头,飘着雪花的深夜里,一把步枪被捅入奥地利军队服兵役的男孩Fuhrreder的嘴巴里,扳机缓缓向后拨动——他大汗淋漓地惊醒,然后冲入卫生间抱着马桶呕吐。

他感到恶心——他恶心这个恐怖的梦,恶心枯燥乏味的军队生活,恶心周遭的一切。但真正让他呕吐的还不是远远不止这些……

呕吐过后,fuhrreder去公共澡堂冲澡,集体的、全开放式的喷头毫无隐私可言,他看着旁边闭眼淋浴的战友(姑且称同伴a吧),发了会儿愣。

他不知道的是,他短暂的目光停留引起了另一位战友(同伴b)的注意,b坏笑着上前把Fuhrreder按住,说:“我觉得fuhrreder需要清醒清醒。”

“开凉水!快啊!”

b叫着a,让他把淋浴换成冷水。

挣脱不开的fuhrreder被迫在寒冬洗了个冷水澡。

这种挑衅让他愤怒但却并未反抗,而b却阴魂不散地跟他到了更衣室。他从他身后靠近,轻声说:“我知道你的秘密,Fuhrreder。”

一双手从fuhrreder的腰际探入,触摸他裸露的皮肤,并伴随大量不可描述的脏话侮辱。

Fuhrreder没有动。Fuhrreder不敢动。

“Fuhrreder,我知道你的秘密”

“我知道你的秘密,Fuhrreder”

这句气音在他的脑间徘徊,让他浑身僵硬、瞳孔微微放大——

紧接着便是头被狠狠地撞到了摁到壁柜上,伴随一句恶狠狠的:“死同性恋!

毫无疑问,b是一名同性恋恐惧者。他和与否定反对或否定反对同性恋者不同,后者往往认为同性恋不合理或不自然而反对、否定这一群体,而恐同者除了反对、否定,还带有恐惧、厌恶甚至痛恨的情绪。在奥地利军队中这是常见的现象,年轻的男孩们歧视、辱骂同性恋,经常开一些讽刺咒骂同性恋的黄色玩笑。

但影名中的“恐同”不是简单地控诉他对Fuhrreder的伤害或是他对同性恋的厌恶情绪。

即使因为浴室风波被撞破额角,Fuhrreder依然得半夜站岗。这支军队的士兵们的任务是两人一组,在奥地利边境的山上巡逻,阻止非法入境。Fuhrreder和也参与了欺凌他的同伴a分到了一组。

飘着雪的深夜,寂静无声的树丛。气氛渐渐缓和下来,同伴a为白天的事情向Fuhrreder道歉,并点燃一支烟与他分享。

两人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聊家乡的美食、退伍后的计划,Fuhrreder说自己不喜欢家乡那座小镇,因为那里人总是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他们还聊起爱情,a说自己有女朋友,但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爱她。

“我甚至不知道爱是什么感觉。”a笑道,“可能我们都是同性恋,只是彼此还不知道。”

a又半开玩笑地说真是那样的话,Fuhrreder应该帮自己口交验证一下,说不准会比自己的女友做得更好。

Fuhrreder起初以为他只是在说笑,但a站起来抓住他,眼神闪闪发亮:“来吧!”

于是他们帮对方自慰,高潮的刹那Fuhrreder忍不住亲吻a的嘴角。

但他被粗暴地推开,a冲他喊叫:“我不是同性恋!”

Fuhrreder懵住了,他伫立了很久,然后拾起抢往山上走。

a有些愧疚地跟上,劝他冷静。

Fuhrreder停下,他终于爆发,拿枪瞄准a,威胁他不要过来。

为了让Fuhrreder平复,a大声地朝他喊:

“别做傻事,Fuhrreder!”

“你不是该死的是同性恋!也不用回到你那该死的乡下小镇!”

这句话成为压死Fuhrreder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几乎能听到他们周日去过教堂之后的闲谈。他们会说,Fuhrreder着这孩子真可怜,是个同性恋……”

“我也不想成为恶心的同性恋啊!’

伤人的话语回荡在他的脑海中——“Fuhrreder,你让我感到恶心。为什么不帮大家一个忙,自我了 断算了?”

他把枪口对准了自己。

恐同即深柜?

被家乡邻居们议论的同性恋、被军队战友们耻笑的同性恋、该死的同性恋、恶心的同性恋。

让他感到恐惧、恶心的同性恋。

和他自己就是同性恋的事实。

那些小时候家里教给他的、长大后社会告诉他的和真实的他自己违背、冲撞——最终诞生出了一个扭曲的人格。他在竭力告诉自己“我不是罪恶的同性恋”,却无法压制内心天性的冲动,而到现在,这一连串微弱的火花引燃了导火索,情绪、心理的崩塌和爆炸已经成为必然。

Fuhrreder的故事并非特例,这也是为什么关于恐同者总有种说法:恐同即深柜。这种说法当然并不准确,恐同者不可能都是同性恋群体。但用恐同掩饰自己柜中身份的人确实不在少数,甚至这类人群中很多人的做法比Fuhrreder更甚——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厌恶、恶心,他们会用社会行动来声明自己的“恐同”立场。

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是在2013年,美国最大的“同性恋治疗组织”Exodus 宣布关闭,原因就是该组织主席艾伦·钱伯斯(Alan Chambers)终于无法压抑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宣布出柜,并解散了该组织。但在此之前,此组织是由260间教堂组成的同性恋治疗机构,标榜可靠祈祷“治疗”那些非异性恋者。钱伯斯曾标榜自己靠“信仰的力量”从男同性恋“恢复正常”,并娶了一名妻子。[1]

此外,还有高调宣称反对同性恋的牧师被爆与牛郎共赴欧洲休假[2];北加州共和党恐同政要被爆10年前曾公开做过同性俱乐部中的“变装皇后”[3];参议员、著名律师、施洗师等公开反对同性恋的公众人物纷纷被爆出具有同性恋倾向[3]……

这种现象或许可以用心理学上反向形成的原理解释: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是指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反向形成或反向作用、反向行为、矫枉过正,是心理防御机制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防御机制往往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可悲的是,自我欺骗终究不能长久。这些深柜里的恐同者没有办法欺骗身边的人一辈子,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法欺骗自己一辈子,他们终将陷入Fuhrreder一样的自我否定中。

是什么让这些同性恋者恐惧自己?

2012年Weinstein等人进行了一个相关主题的实验,他们找到了那些潜在性取向与主观报道的性取向存在差异的个体,并对他们儿时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行了调查。

实验结果显示,那些隐藏、否定了自己真实性取向的被试,他们更有可能处于严厉的家庭教育环境当中,并且父亲多是恐同者;而内心具有同性恋倾向,却宣传自己是异性恋的这类人,也表现出了更强烈的“恐同”倾向。

权威型的父母比较不支持儿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而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当作“绝对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当身处权威型家庭的儿童自己的想法不被支持时,为了继续得到父母的爱,他们不得不选择隐藏真实的自己(true self),接受父母的想法。

由此可见,当家庭、社会统统告诉一个人同性恋是罪恶的,那么承认自己为同性恋群体必定导致孤立无援。为了得到爱和承认,他们只能欺骗自己和身边的人。

反过来说,对于这些“恐同者”,单纯地劝告他们“你要接受你自己”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坦诚自己的性向也能获得承认与支持的环境。

就像Fuhrreder在影片最后说的那样:

“我只是想要有人支持我”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看到这里的你更多地关注深柜恐同者这一群体,或许你能发现一些这样的人,帮助他们放下向自己开的枪。

或者,如果你是一名在用恐同掩饰自己的同性恋者,那么欢迎你扔掉那些欺骗,走出柜子。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支持你。

参考资料:

[1] https://www.truthwinsout.org/news/2013/06/35758/

[2] http://www.miaminewtimes.com/news/christian-right-leader-george-rekers-takes-vacation-with-rent-boy-6377933

[3] http://www.ranker.com/list/top-10-anti-gay-activists-caught-being-gay/joanne?page=3

[4] Weinstein, N., Ryan, W. S., DeHaan, C. R., Przybylski, A. K., Legate, N., & Ryan, R. M. (2012). Parental autonomy support and discrepancies between implicit and explicit sexual identities: dynamics of self-acceptance and defens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2(4), 815.


ColorsWorld神秘柜子

一个PKUers自发组成的有爱团体

关注性别性向平权

期待能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发出一点微弱但笃定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