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课公众平台转发“男同”负面文章?柜子有话说!

大黄 ColorsWorld 2015-12-03
几乎全国每一个大学都有一个红会,
几乎每个红会都有一个同伴部,
无数名人曾为它的防控奔走呼吁,
而每一年的今天它都会在你的朋友圈刷屏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一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准备了很多引自WHO和疾控的感染与死亡数据,但最终我没有把这些数据放到你们的面前。为什么要引数据呢?无非是想警示大家HIV蔓延得有多广,后果有多严重,令大家心生恐惧,而后专注于自我保护,就能避免艾滋感染。说到这,或许你会问我:那很好啊,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或许问题并不如此简单。

艾滋是一个医学问题,但艾滋远远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

基于其传播和发病的种种特点,艾滋早已将种种社会、伦理、心理问题推到我们的面前。当骇人听闻的数字被抛到你的面前,当恐惧在你心里滋生,常常无法避免两个灰色产物的伴生,它们的名字叫—— 偏见 歧视

11月29日,一篇名为《校园已成为男同产生的"重灾区", "男子汉"教育缺失等为主因》的新闻稿悄然出现在朋友圈里。这篇新闻稿在11月23日首发于中国新闻网,并被凤凰网、网易新闻、新浪微博等多个平台转发,因其内容的争议性,引发社群的议论和不满。

然而几天后,当我们在朋友圈点开这篇无论是科学性还是严谨性都值得商榷的文章时,我们万万没有想到——

标题的下面赫然写着: 三宝课

注:11月29日晚,“三宝课”与“姚锦仙”微信公众平台先后转载并推送了《校园已成为男同产生的"重灾区", "男子汉"教育缺失等为主因》,至本稿完成时累计阅读人数1653人。

这几天里,柜子收到了许多来自社群小伙伴的消息,其中不少是三宝课的粉丝,他们表示当看到这篇文章出现在三宝课公众平台上时,感到惊讶、不解,甚至难过。好几位朋友发来长长的文字叙述自己的感受,并且希望柜子不要保持沉默。有感于此,以下柜子将对这篇文章做出评论,并加入一些必要的科普,最后我们将会在 原文链接 中附上所有小伙伴向柜子发来的感受。(特别鸣谢:清华大学 kiki)

在正式开始前,柜子希望表明的是:
我们非常感激姚锦仙老师及其它三宝课的贡献者在性教育上做出的努力和成果,也非常尊重卢洪洲教授在艾滋防控以及其它卫生事业上做出的贡献,以下的讨论均对事不对人。写这篇评论绝不是为了指责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包括你我在内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举动和言行能绝对不对他人造成伤害。我们希望的是通过开放的交流,让不同的人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让伤害更少地发生。
据柜子了解,在《校园已成为男同产生的"重灾区", "男子汉"教育缺失等为主因》中主要引发争议的有两点:一是对男同志形象、成因的认知有误,同时部分用词涉嫌歧视;二是针对男同群体使用暴露前预防药物是否合适。[1]
为了避免转述和概括可能导致的误解,柜子将对相关部分的原文引用后进行评述,同时为免可能存在的断章取义,这里附上中新网的原文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jk/2015/11-23/7637607.shtml
Part I:男同污名化?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著名传染病专家卢洪洲教授23日透露,目前“校园”已成为“男同”产生的‘重灾区’。”
“目前中国艾滋病新发现病例传播途径已发生演变,男男同性已成为上海市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但目前依然面临‘男同’人群拒绝预防和如何‘拯救男子汉’两大困惑。”
“谈及上海男男同性恋传播艾滋病的速度近年来为什么会迅速上升时,卢洪洲表示,相关工作者应深入探究“男同”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他说,临床实践证实,由生理性基因因素导致仅为极少数,大多数为后天生活成长环境所造成,其中,家庭中父辈式“男子汉”教育缺失、“争气好斗”性格过少、父母鼓励孩子男穿女装等,都会最终导致男性本能、雄性激素退化。”
“卢洪洲说,目前“校园”已成为“男同”产生的“重灾区”。他们的调查发现,有的年轻人进入“男同”圈子,就是因为好奇,有的甚至将“男同”视为“时尚”。他呼吁,青年学生们必须懂得珍爱自己!除家庭外,学校、疾控部门、医疗机构、社会志愿者等也应共同努力,制定防范措施,消除“男同”产生的后天生活成长环境很重要。”
尽管在文章不曾直接表述“同性恋是病态的”,但从“重灾区”、“拯救男子汉”、“消除‘男同’产生的后天生活成长环境很重要”等表述上来看,至少其认为同性恋是不正常的。因此柜子有必要科普一下——
同性恋“去病化”历程
  • 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把“同性恋”从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中正式移除,表明同性恋是人类正常性取向之一,不需要任何治疗。

  • 2012年,WHO发表声明建议各地政府对试图“治疗”同性恋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和有效制裁,因为这种行为“对人们的尊严和人权构成威胁”。

  • 2013年5月,美国DSM-5正式去除所有与性取向相关的条目。

  • 2014年,ICD-11工作组建议正在修订中的ICD-11删除所有针对同性恋的诊断编码。[2]

  • 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

  • 2014年12月19日中国第一例同性恋者起诉心理机构“扭转治疗”侵权案胜诉,判决书中特别指出“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

同性恋作为一种性倾向,与包括异性恋在内的所有性倾向都一样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也不需要被改变。此外,文中表述“临床实践证实,由生理性基因因素导致仅为极少数,大多数为后天生活成长环境所造成”,是极不严谨的说法,据柜子成员查阅资料表明目前对于性倾向成因的各方面研究很多且尚无定论(本公众号意识工坊栏目中有一期与此相关),不知文中“临床实践证实”“极少数”等说法从何而来,如有人能为柜子指出,我们将非常感激。
同时,呼吁“消除‘男同’产生的后天生活成长环境”的背后,表述者似乎表达这样一种观点:男同艾滋感染率高,致力于减少男同数量能降低艾滋感染率。柜子必须指出这种观点是危险的:首先艾滋病并非是“男同专属病”,任何进行不安全性行为及其它可能导致感染行为的个体都是易感者,因此进行安全性行为才是预防艾滋的根本,不应将宣传目标偏向别处;其次,的确当前在男同群体中HIV感染率相对高,但原因是什么呢?压抑的社会环境,无可避免的婚育压力,使得大量男同在亲密关系中对安定、长久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这种低满足状态则极易导向多性伴和不安全性行为,提高感染率,而如果如文中那样宣传“男同”非正常,宣传“消除男同产生的后天生长环境”,只会加重社会舆论对男同群体的压迫,使得很多男同更加压抑和隐藏自己,不但会提升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频率,降低检测率,甚至还会因为婚育压力提升,而加剧“同妻”感染问题。
最后,即使我们抛开以上问题不谈,文中认为“家庭中父辈式“男子汉”教育缺失、“争气好斗”性格过少、父母鼓励孩子男穿女装等,都会最终导致男性本能、雄性激素退化”导致了“大多数”同性恋的形成,这也是一种谬误很大的刻板印象。首先,同志群体是一个很庞大而多元的群体,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性格气质,有阳刚的、有温柔的、有坚毅的、有恬静的……没有任何一种气质能够代表这个群体,部分人以为同志群体都是阴柔的,所谓缺乏男子气概的,很可能是源于刻板印象导致的观察者偏差;其次,人的发展倾向本身是多元化的,对某一性别进行单一价值取向的教育,通过舆论等对其造成限制,最终很可能会造成人格压抑,同时对多元化的妨碍很有可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综上,带有偏见与歧视去对待男同群体,对于艾滋的防控是有害无益的。

Part II:每天一颗“小药丸”?
“为遏制“男同”艾滋病传播途径,上海有计划地对男男高危人群开展免费药物预防性干预治疗,但应者寥寥。卢洪洲教授透露,上海针对“男同”高危人群实施免费药物干预治疗计划,具体措施是让没有感染的人每天口服一粒药丸,这样,即便实施了无保护的性行为,也基本上能确保不被感染。”
“当记者问及这些“男同”群体为何拒绝免费药物预防性干预治疗时,卢洪洲教授表示,绝大多数人认为,没病为什么要“吃药”,太麻烦,并担心长期服用药物有副作用。卢洪洲无奈地说,“尽管医务人员解释这些药物已经临床证实没有副作用,并被欧美国家广泛采用,确认可有效预防,但依然收效甚微。”

许多小伙伴对于文中提到的“小药丸”相关问题十分关心,就此,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于12月2日在北大医学部召开的“共话艾滋论坛”对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教授进行了简单提问。
Q
&
A
Q:“药丸”是什么?

A: 文中并未明确指出“药丸”是什么,但目前国际被批准的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只有特鲁瓦达(Truvada),它是一种恩曲他滨/替诺福韦复方片剂,因此“药丸”很可能指的是特鲁瓦达。特鲁瓦达用于PrEP,需每日服用。
Q
&
A
Q:特鲁瓦达用于PrEP有效吗?

A:笔者无法严格回答这个问题,仅在此提供一项研究给诸位参考:CROI 2015(艾滋病界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一项名为PROUD的研究,该研究将英国523名易感男同群体分为2组,1组立刻开始每天服用特鲁瓦达,另一组则在1年后开始服用,实验结果是前一组276人中检测出3人感染,后一组269人中则有19人感染。[3]
Q
&
A
Q:特鲁瓦达用于PrEP真的没有副作用吗?

A:笔者查阅了特鲁瓦达的官方网站,其中指出,当用于预防HIV-1感染时,特鲁瓦达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头痛、胃痛和体重减轻,可能导致的严重副作用有乳酸血症、严重肝脏疾病,乳酸血症和严重肝脏疾病易感,HBV感染恶化(原HBV感染者停用特鲁瓦达后)。[4]
Q
&
A
Q:首席专家怎么说?

A:“如果能记住365次每次都吃药,为什么不能记住30-50次每次都戴套呢?”

笔者未能对文中所提的上海疾控政策进行进一步确证,不过仅就用药而言,除可能的副作用以外笔者有两点担心:一是大量使用特鲁瓦达作为PrEP可能会造成药物滥用;二是由于已经服药,可能会使服药者松懈警惕,更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然而服药可能存在遗漏,即便没有遗漏也无法保证完全避免感染,同时养成习惯后,不利于推广更为安全,成本更低的安全套防护。因此笔者认为,就PrEP用药而言,政策上应当更加谨慎。
最后,我想以一个故事做为结尾:1990年,第一例中国籍艾滋病患者被送到佑安医院,由于当时对艾滋病的不了解,医务人员都感到十分恐惧不敢接近,患者去世后,医院点了一把火,将患者接触过的床单、椅子全部烧毁。今年是2015年,尽管艾滋患者就医上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但情况已得到了很大改善,在部分医院艾滋患者进行一些常规检查时已不会被区别对待,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接受过艾滋知识科普的人也能克服不必要的恐惧,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正常交往。
25年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并不是因为我们胆子变得更大了,而是因为我们对艾滋有了更多的了解。人类因为珍爱自己的生命,而对未知与危险产生恐惧,这毫不可耻,而正是因为我们珍爱和尊重每一个生命,我们才需要去更多地了解我们不那么了解的事物,消除偏见和歧视,然后你会看见——
Colorsworld is more beautiful.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网,校园已成为男同产生的"重灾区", "男子汉"教育缺失等为主因,http://www.chinanews.com/jk/2015/11-23/7637607.shtml
[2]John Gever,Groups want gay diagnoses out of ICD-11, http://www.medpagetoday.com/Psychiatry/GeneralPsychiatry/46502
[3] Sheena McCormack, David Dunn.Pragmatic Open-Label Randomised Trial of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The PROUD Study.CROI.2015,Washington
[4]Truvada, http://www.truvada.com/

我们是——
颐和园路5号关注性少数群体的学生兴趣小组。欢迎关注我们!
微博:@颐和园路多元性别研究小组
微信:ColorsWorld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小伙伴们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