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pkucolors
功能介绍 这是一个颐和园路5号的神秘柜子。多元性事尽在其中。
你身边有帅帅的女生或者漂亮的男生吗?你有被TA们吸引过吗?
你觉得同性伴侣一定要有男性化者和女性化者的角色划分吗?
有没有男生因为不喜欢运动或语调轻柔而被嘲笑?
有没有女生一想到要穿裙子跳“青春修炼手册”就深深苦恼? ...
生理性别是在婴儿出生时,基于染色体、荷尔蒙、内外生殖器等生理形状被指派的性别。
一个由社会生成的概念或分类,包括:
性别规范
特定的社会对何谓 “阳刚”或“阴柔”、何谓“男人”或“女人”、以及男女分别应该“像什么样”“做什么事”的一系列规定。
个人基于性别认同而外在表达的某一社会性别。性别表达并不必然暗示着性倾向。
个人基于性别规范而内在认同的某一社会性别。性别认同可能和生理性别相异。
对男性、女性或两性持久地产生感情、爱慕和/或“性趣” 。性倾向包括同性倾向、双性倾向和异性倾向等。一些人的性倾向可能是流动的。
间性人(Intersex):解剖特征不符合常见男女标准的个体。
跨性别(Transgender)指性别认同与生理性别不符的人。跨性别者包括但不限于:欲变性别者/已变性者、易装者等。一个跨性别者可能是异性恋、同性恋或双性恋。
性别酷儿:不认同传统的男女二元性别分类的个体。
泛性恋(Pansexual):不强调恋爱对象为特定性别的人
无性恋(Asexual):不具有性倾向、对性不感兴趣的人,但不等于TA沒有对情感交流的需求。
同性恋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在3-5%左右.历史时期和文化差异只会影响同性恋群体在不同时代、国度的公开程度。
以此比例估算,颐和园路5号的约三万名学生中,至少应有1000名性少数者。
社会预设每个人从小就是异性恋,社会文化也都在引导青少年成为异性恋,然而性倾向认同就像其他方面的自我探索,只有自己才最了解内心真实的感受。
有人在孩童时代或青春期就知道自己并非异性恋;也有人在成年后,甚至在长期伴侣关系中,才发现自己的性倾向还有其它可能。其实,重要的并不是当事人的性倾向会不会改变,也不是ta最后如何认定自己的身份;重要的是,应该尊重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反对任何人强迫他人去改变性倾向。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虑。其实,感情与性倾向,都是自然而然、勉强不来的。性少数从小就在异性恋文化的包围中成长:被异性恋父母抚养、和异性恋朋友交往、绝大多数书籍和电影中的爱情也是异性恋的,但他们仍然没有“变成异性恋”。
了解性倾向与性别身份的相关知识并不会改变一个人的性倾向,而只会帮助一个人更加全面地了解自我和他人。
双性恋是情感上和生理上都受到男女两个性别吸引的人。据统计,男双性恋和女双性恋各占男女人口的15%和7-8%。
双性恋的情欲并不固定在单一性别对象上,性偏好、情感偏好、行为经验都可以作为判断的参考。例如,“两个性别都喜欢”、“爱的是人不是性别”乃至“我喜欢兼具两种性别气质的人”,都可以是双性恋认同的条件。
TA们的性别自我认同过程是怎样的?
TA们和自己的伴侣有固定的性别角色模式吗?
因为自己的性别身份,TA们在园子里遭遇了哪些窘境,又收获了怎样的缘分?
TA们将继续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思考、困扰和欢笑;
TA们已经准备好了想讲给大家听的故事,以及憋了好久想吐的槽。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也有故事和观点要分享,可直接回复主页君,或联系 [email protected],其中精彩的故事和观点,神秘柜子将在下期故事推送中以匿名的形式发布~
本周日请继续听神秘柜子给你讲述园子里TA们的故事,听TA们聊聊自己的多元性别认同历程和的多彩的亲密关系模式。
周日见~
我 们是颐和园路5号关注LGBT群体的兴趣小组。
欢迎关注我们!
微博:@颐和园路多元性别研究小组
微信:ColorsWorld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已发送
发送中
留言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请输入需要翻译的文本。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